航天重工是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简称“航天三江”)控股子公司。航天三江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
航天重工秉承航天科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企业使命,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航天精神,依托先进的军工技术,为国家打造重型装备领域的“大国重器”。
“CASIC”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英文名称缩写,红色字母“A”变化为地球轨道的形象,既体现航天的行业特征,又寓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及全体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红色寓意国家、奉献、人文感;蓝色代表科技、未来、时空感。
核心价值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企业愿景/发展目标:
打造“一流重型工程装备技术中心、一流重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成为高端工程装备综合服务提供商。
经营理念:
以振兴高端装备制造业为己任,实现股东利益、企业效益和员工价值最大化。
十六字方针:
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航天传统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
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企业精神:
团结争气、开放包容、创新求实、同创共享
人才战略:
靠事业造就人、靠政策激励人、靠文化凝聚人
质量方针:
体系为基 预防为主 创新求实 顾客至上
保密就是:
保国家秘密、保企业发展、保家庭幸福、保个人前途
安全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系统管理
言行规范:
组织决策、计划管控、制度管人、流程管事
按制度办事、按规范办事、按标准办事、按程序办事
团队是“我们的”,不是你的、他的。
对人的态度体现素质
对事的态度决定成效
心态决定生命的品质
对人的态度——决定素质;
对事的态度——决定成效;
心态——决定生命的品质。
做人“平等、简单、高尚”
做事“规范、严谨、高效”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7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科工现由总部、6个研究院、1个科研生产基地、13个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构成。控股7家上市公司。境内共有600余户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现有职工14万人,拥有包括8名两院院士、200余名国家级科技英才在内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学者,且素质高、年纪轻的科技人员已成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的主体。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专业门类配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
航天科工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从事着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航天科工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航天防务技术,经过多年励精图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导弹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为部队提供了几十种性能先进的导弹武器装备,创造了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第一”,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并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等国家多个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航天科工着眼于“大防务、大安全”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凭借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深入实施“装备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航天防务产业民用产业同步升级”的战略举措,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自主研制的防伪税控系统、奥运安保科技系统、南水北调仿真系统、应急救援与保障装备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新传统导弹技术发展理念,成功开发“天网一号”低空慢速小目标探测与拦截系统、高空灭火装置等“民用导弹”。服务国家经济安全,努力打造“金税、金卡、金盾”三大系统,并成功实现了从“大型活动安保”向“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系统工程的纵深拓展。重型特种车、电力装备等重点项目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而且部分装备远销海外。在抗击南方冰冻雨雪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在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重大活动中,航天科工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彰显了强大的航天高科技实力和中央企业“顶梁柱”作用。
近年来,航天科工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持续保持了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连续8个年度在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位列A级,连续两个任期获得“业绩优秀企业奖”,连续三个任期获得“科技创新企业奖”;荣获多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在“2013年中国制造业自主品牌价值评价”中获机械制造行业第一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载着60年深厚文化积淀的航天科工,将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部署要求,全面推进实施“1+2+3+4+5+N”转型升级发展思路及战略措施,持续提升航天科工的战略地位、科技含量、绩效水平和职工收入,努力在我国航天事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好主力军、生力军作用,在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和智慧国家建设中发挥好突击队、先锋队作用,朝着早日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跨国企业集团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事业法人名称: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企业法人名称: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四院”)由原航天科工四院和原航天科工九院于2011年12月合并重组而成,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骨干力量,也是中央在鄂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
四院总部注册在湖北省武汉市,拥有总资产400多亿元,在职员工约2万人,成员单位32个,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武汉市、孝感市、远安县和北京市、南京市。四院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8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7项),拥有现行有效授权专利2583件。
四院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把铸造国家安全基石作为首要职责,研制生产的多个型号武器装备及特种车底盘先后参加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阅兵。在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活动中,四院3型武器装备及2型装备配套底盘顺利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在发展型号产业的同时,四院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积极融入地方经济,按照“4+2+N”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民用航天、激光装备、天然气装备、特车及重工装备四大重点产业,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支持所属单位发展“N”个军民结合特色产品。四院研制的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快舟一号、快舟二号小卫星,首创星箭一体化技术,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机动能力最强和测试发射最快的记录。近海台风探测火箭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利用火箭平台实施台风探测,是国内首次直接获取海上台风内部风场数据。先后成功研发出世界首台220吨多轴重型矿用车、国内首台全路面救援钻机底盘、国内装载质量最大的自行式越野底盘、国内首台600马力重型牵引车、国内首台国产化500马力大功率液力自动变速器、国内首台4千瓦和万瓦固态光纤激光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四院(本部)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十三五”期间,四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传承“团结争气、开放包容、创新求实、同创共享”的优良传统,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1+2+3+4+5+N”的转型升级战略部署和“五四三二一”的重大举措,以建设武汉国家航天高技术产业基地为契机,以战略性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及产品为牵引,以强化战略地位、拓展战略领域和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开拓市场空间,抢占产业制高点,为全面建设“国内一流航天研究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