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 只为车轮滚滚来 ——航天重工矿区保障服务队员、车辆复装人员侧记 应福根 冬天的雪,秋天的风,这些并非是所有地方美丽的象征,比如在内蒙古,在准能,在黑岱沟矿区,在航天重工矿区保障队员驻守的地方。尽管那里也有“蓝蓝的白云天上飘”,但那都是别人的风景,航天重工保障队员没有多余和时间去欣赏。 他们所能看到的只是车轮滚滚的战车运行是否正常,他们所担心的是“巨无霸”今天是否安全运行。为了这个,他们只能24小时等候与坚守,只要车辆有点“感冒”,他们都会及时出现在现场,为车辆保驾护航…… 团结的力量,诠释风雪中 航天重工自主研发的智慧矿山363吨无人驾驶矿用车首台交付的时候,正是内蒙古秋风瑟瑟刮、黄沙满天飞的季节,这给车辆复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季节眼看就要到来,如果不及时把第一台车复装完成,积累经验,后面的车辆复装起来就会更加艰难。 然而,在家日日好、出门时时难,仅装配工具就没有在公司那样齐全。特别是吊车、铲车等之类的大型工具,更是成了车辆复装的“拦路虎”。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保障队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向矿区借,向兄弟单位保障队借,需要什么工具就借什么工具,很快解决了燃眉之急。 一辆“巨无霸”在矿区复装相当困难,工作量也相当大,但保障队员和复装人员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第一台车很快复装到位,并投入试运行。 2022年4月8日,363吨无人驾驶矿用卡车最后1台装车发运,标志航天重工9台无人驾驶矿用卡车订单全部集结国家最大露天煤矿准能集团黑岱沟矿区。有了第一台车辆复装经验,后面8台车辆的复装势如破竹。 “车辆复装的时候,正赶上零下30多摄氏度,水洒在地面上,5分钟就完全结成冰。”跟随车辆前往矿区复装的电控室主任张建明介绍说。 航天重工车辆复装人员、矿区保障队员,大部分出生在南方,很难适应那种恶劣的天气和环境,但为了车辆尽快复装完成、尽快投入运行,他们在那样的环境中坚守着、忍受着。 共产党员、装配班副班长王勇已经“奔5”,在矿区驻守了三四年,风雪寒冷的环境,给他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带来不小的挑战。“虽然天气很冷,手脚常常被冻僵,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从矿区回家还没几天,他再次回到矿区参加车辆复装。 这种激情和热情,来自于航天三江领导以及航天重工党政领导春节前后的关怀和慰问,他们深入矿区一线,向车辆复装人员和保障队员的辛勤付出表示了感谢和慰问。 连续参加车辆复装作战106天的装配工人冷磊,今年春节在家休整8天后,大年初三再次踏上了前往矿区的征程。元宵节,一台拉着无人驾驶矿用车减速机的货车到达了矿区后无法进矿,地上仍然是积雪成堆。为了使货车尽快到达复装场地,复装人员和保障队员迎着风雪,冒着严寒清理路面。“那一刻,我们忘记了什么叫寒冷,什么叫艰难,个个一马当先,争做开路先锋,团结的力量诠释在风雪中。”冷磊说。 凭借“冲得上,拼得起,豁得出”的精神,在短短时间内,9台无人驾驶矿用在准能集团黑岱沟矿区飞奔起来,成为了矿区独一无二的存在。 两人的矿区,跑出加速度 “现在我们只有两个人,白天又要装车、又要保障车辆正常运行,晚上十多点钟回到住宿,又得赶紧汇总车辆运行中发生的故障和发现的问题,真的一点时间都没有。”在准能集团黑岱沟矿区担任智能矿用宽体自卸车(简称自卸车)复装任务的航天重工总装车间调度李春解释说。 据了解,目前自卸车市场每年需求量达到2万台以上,各大主机厂纷纷进入该领域,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而随着新能源、5G等技术日益成熟和迅速推广,正在引发采矿业的智能化革命,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自然,这款车也将成为航天重工另一个经济增长点。 3月21日,自主设计的自卸车柔性总装调试生产线在航天重工投入运行,首批12台小批量订货正式上线总装和调试,拉开了该公司自卸车批量化生产的序幕。 5月15日,自卸车小批量订货首批8台成功装车发运,从4月18日首台下线到8台交付,仅用时33天,打破了该公司车辆集中交付用时最短纪录。该车辆的成功下线,标志着该项目试验验证、产品定型和柔性生产线建设等一系列基础准备工作初步完成,正式进入批量化生产新阶段。 随着车辆的发运,李春带队来到了黑岱沟矿区。说是带队,其实与他同行的也只有总装车间装配工人张舰。两个人要复装8台车,期间的艰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好在自卸车是整车发运的,只需要一台大型吊车把货箱吊上去再安装几个固定螺栓就行。 “已经完成了4台车的复装,而且已经开始试运行了。”5月30日上午,通过微信,李春发来了4台自卸车运行图片及视屏。尽管车轮滚滚伴着灰尘滚滚,但仍然掩盖不住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 今天又完成2台车的复装。”到了下午,李春再次发来了车辆复装动态。这种速度这种节奏,堪比自卸车上线、下线、发运一样高效。可见,“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结果”的真正内涵,已经深入到航天重工干部职工的心目中,贯穿到他们的每项任务里。 “剩下的2台,如果顺利的话,明后两天就可以复装到位了。”或许是真的没有时间,李春的答复总是那么简要,有时连这么简要的答复也得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收到。 “8台车全部复装完成,现在可以小喘口气了,我们现在就是保障车辆正常运行,确保新车型少出故障不出故障,让用户放心的跑。”再次收到李春的微信,是在6月2日的端午假期。 这样看来,“把自卸车项目做好、做精,做成公司精品,要在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已经成为了航天重工干部职工一致的共识。
|